宏胜达--专注生物质燃烧器研发与制造
大力士品牌燃烧器诚招全国各级经销商
13933869172
13582358858
关键词搜索:
常德津市:秸秆“变废为宝”蹚出乡村振兴绿色新路径
秸秆综合利用,“收得上来、运得出去”是首要前提。津市市整合政策、资本与技术资源,搭建起覆盖“田间收集—集中储存—长途运转—加工转化”的全链条产业体系,让秸秆离田效率大幅提升。
在水稻、玉米等主产区,16套秸秆离田打包设备与18辆运输车组成的“作业队”穿梭田间,实现“收割即离田”——拖拉机牵引打捆机将新鲜秸秆压缩成紧实草卷,直接转运至加工点。“面积成块时,一天能收1000多亩,机械化作业比人工快太多了!”津市市丰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春林说。
为保障秸秆“收储运加”长效运转,津市市引入社会资本建成年处置能力3万吨的现代化加工厂房,培育11家秸秆综合利用主体,设立1个市级收储运中心和4个乡镇网点,形成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协作模式。2024年,该体系投运首年便处理秸秆1万吨,2025年预计处理能力将突破3万吨,收益可达500多万元。“秸秆回收价能覆盖农户处理成本,企业加工后有收益,农户省心又增收,是实打实的互惠互利。”津市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唐伟介绍。
创新“三化”利用模式,激活资源多重价值
“一吨秸秆加工成饲料,成本约500元,销往广东、云南、贵州、四川等地的大型养牛场很受欢迎。”丰农合作社的车间里,工人正将秸秆揉丝、打包,这些“草疙瘩”经过处理,成了畜牧企业青睐的优质饲料。合作社负责人算了一笔账,通过秸秆饲料加工,不仅带动周边农户秸秆回收,还为合作社拓展了稳定销路。
饲料化助农增收的同时,秸秆肥料化利用正为津市农田“增肥”。当地将秸秆加工转化为生物肥,反哺农田提升地力,同步推动种植基地将秸秆还田与翻耕播种结合,减少化肥使用量。“用过秸秆生物肥的田,土壤更松软,水稻长势明显好于往年。”新州镇种粮大户梁开平说,生态效益与农业效益实现了“双赢”。
对于品质一般、不适宜做饲料和肥料的秸秆,津市市则通过能源化利用“消纳余量”——依托生物质发电、固化成型燃料等技术,将其转化为清洁能源,既降低了秸秆露天焚烧带来的火灾隐患等,又为能源供应提供了补充。如今,津市市秸秆离田率显著提升,田间“一把火”现象基本杜绝,空气质量和农业生产环境持续改善。
强化政策机制保障,筑牢长效发展根基
秸秆综合利用的“津市实践”,离不开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的同频共振。2023年6月以来,津市市对外招引社会资本4000多万元,同步出台秸秆回收补贴、加工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,为经营主体“减负赋能”,激发参与热情。
针对小农户“收集难、运输贵”的痛点,津市市统筹调配18台套农机设备,开展“一站式”收割、打捆、运输服务,把便捷服务送到田间地头。同时,将秸秆回收纳入民生实事项目,建立“政府+企业”兜底保障机制,确保农户秸秆“应收尽收”,不让农户因秸秆处理犯难。
“秸秆利用不是简单的‘变废为宝’,更要实现生态、经济、民生效益的统一。”唐伟表示,当地的实践核心是做到“三个结合”:政府引导破解“最初一公里”难题,市场驱动实现规模化对接;优先发展饲料、肥料等短链产业,降低运输成本、提升农户积极性;将秸秆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、耕地保护协同推进,让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。
如今,津市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已提升至较高水平,不仅探索出一条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路径,更以秸秆为纽带,串联起农民增收、环境改善、产业升级的乡村振兴新图景,交出了一份可感可及的“津市答卷”。
石家庄宏胜达新能源有限公司,遵循可持续化发展要求,专注生物质能源的研究,现主要生产大力士生物质燃烧机、布袋除尘器、旋风除尘器等生物质能源设备;如果您的生物质燃烧机使用中遇到任何问题,欢迎您来电咨询。
石家庄宏胜达新能源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主营:生物质锅炉 生物质燃烧器 生物质燃烧机 生物质木片燃烧机 生物质压块燃烧机 备案号:冀ICP备17010917号